2016-05-16 213955.PNG - 行動相簿

這是阿爐三樣配菜的最後一樣,一樣是參考《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》打出來的泥,不過應該是走(ㄗㄠ)精最嚴重的一樣

好吧~先從正常版(原版)的開始介紹。

此類為"根莖豆類",其實是一雜類,就是又有根莖類、又有水果(蘋果)、還有豆類(豆仁),和一些不知道怎麼歸類的東西,甜味主要來自胡蘿蔔和蘋果,當然如果後面加了甜椒/青椒的話就會有一股椒類的味道(個人不喜加太多)。

2016-05-26 132818.PNG - 行動相簿

這一回做的算是正常版,準備材料為彩色胡蘿蔔(阿爐外公進貢)+馬鈴薯+蘋果+玉米筍(代替玉米)+甜椒+黑木耳(新朋友)。

把該洗該削皮的處理一下,胡蘿蔔、馬鈴薯、黑木耳等同其他根莖類一樣,切成適當大小丟電鍋蒸熟。

2016-05-26 132818.PNG - 行動相簿

內鍋加的水蓋過食材即可,外鍋加水0.5杯,跳起悶15分鐘左右。

其他食材如蘋果、甜椒、玉米最好另外加少量水乾蒸(外鍋放1/3-1/4杯水),跳起悶5分鐘;或是另外燙熟(不要燙太久);由於本回用的是玉米筍,所以丟滾水燙,帶殼燙的話要燙比較久才會熟。

至於水果(蘋果)要不要蒸熟? 有一說是水果蒸熟較不易引起過敏,所以如果是第一次加的新朋友我會蒸熟給阿爐吃,之後就直接打泥了(也就是說蘋果後來我都懶得蒸就是了~)

2016-05-26 132818.PNG - 行動相簿

準備好的材料放涼後丟調理機。這一類食物泥其實水分很多,建議加水不要加太多(我是50cc起跳),不然容易變很稀,特別是不小心丟太多水果下去打的時候,若水果加的多完全不加水會比較泥~

2016-05-26 132818.PNG - 行動相簿

打好的食物泥分裝送冰庫即可。

所以來看看晴媽書裡介紹的食材們還有我走精的打法

  • 胡蘿蔔:大概一根左右,除了一般的胡蘿蔔,也可以用彩色胡蘿蔔(出現在有機商店,阿爐的外公說比較甜,我覺得差不多),我沒有分開測試過敏,擔心的爸媽可以另外測。
  • 馬鈴薯:馬鈴薯和胡蘿蔔的重量比抓2:1,變青色和已發芽的馬鈴薯有毒不能食用,另外馬鈴薯有分褐皮、紅皮、黃皮的馬鈴薯,個人最愛黃皮黃肉小小圓圓的馬鈴薯,較甜、煮咖哩肥飯也愛。
  • 蘋果:建議量是1/4顆,但我常常都多放一點點。
  • 豆仁:比如豌豆仁、毛豆仁、皇帝豆等等,抓一小把即可,豆類吃多易脹氣,後來因為阿爐有吃肉、主食類也有放其他豆類,我就懶得特別去買豆仁了~(除非剛好有煮)。
  • 玉米:建議是1/4根,需買生玉米剝成玉米粒,玉米農藥多,可以的話買有機玉米比較好;若是正值產季我會用帶殼玉米筍代替,原因無他,不用剝玉米粒,整根燙熟多方便,多買的還可以燙來自己吃,非常好吃;營養上來說,玉米筍也有豐富鐵質。
  • 甜椒/青椒:建議是1/4顆,其實椒類味道還蠻重的,我不喜歡放太多,會搶走蘋果的甜味....(這個我是時放時不放)
  • 黑木耳:建議是1片,含鐵質豐富,可以用乾的黑木耳比較方便保存。
  • 其他建議的食材:番茄、筊白筍、黃豆芽、荸薺、節瓜、白木耳。阿爐已吃過番茄、筊白筍,但都不是加在這一類...
  • 我加過的【南瓜】:晴媽原本的設計是南瓜另成一類,但因為阿木吃膩了阿爐剩下的胡蘿蔔,所以有幾次是用南瓜代替胡蘿蔔,嗯~其實還蠻合的,和馬鈴薯比例抓1:1,若喜歡南瓜味道重一點可以再加放,多的還可以拿來煮南瓜濃湯。
  • 我加過的【水果】:就是用來代替蘋果,像是香蕉、甜桃、梨子、鳳梨都放過,水果放多一點點的話就會比較甜,是說鳳梨和胡蘿蔔、蘋果實在很合阿~。

這類食物泥的甜味來源主要是胡蘿蔔和蘋果,若是後來加了玉米和甜椒,甜味就會比較偏向蔬菜類,但我個人比較喜歡水果類的甜味,所以常常交替加一些水果,固定班底大都是胡蘿蔔(南瓜)、馬鈴薯、水果、玉米(筍)再加一些其他食材這樣。水果雖然好吃但不要加得太甜,以免養壞了寶寶的口味。正常的加法是先吃胡蘿蔔泥,接著胡蘿蔔+馬鈴薯,接著胡蘿蔔+馬鈴薯+蘋果,然後以此類推。據說胡蘿蔔、南瓜吃多了可能會有色素沉澱的問題,若覺得寶寶變得比較黃可以減量吃(阿爐我是覺得還好)。

話說開始打泥之後我和肥飯也認識了不少以前甚少食用的食材,比如以前很少煮的南瓜、玉米筍、黑木耳,像是我不愛吃的綠花椰、胡蘿蔔也變得很常出現在餐桌上,無形中也促進了我們的營養均衡(因為都在吃阿爐的剩菜),這也算是一大優點吧~

其他食物泥記錄 

【5M+】副食品之路超展開 食物泥START!!

【5M+】副食品主食 主食食物泥 ●胚芽米泥/穀類/豆類●

【5M+】副食品 葉菜類食物泥 ●綠色蔬菜系列●

【5M+】副食品 根莖菜類食物泥 ● 地瓜栗子系列 ●

【7M+】副食品 各種肉泥 雞肉●魚肉●豬肉●牛肉泥

【北海道】帶著寶寶去旅遊之副食品篇

1Y6M 爐的常用配菜

arrow
arrow

    sherine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